软件是互联网公司做自动驾驶的好切口

商业2020-08-22 06:31:13
导读滴滴宣布将旗下的自动驾驶部门升级为独立公司。针对这一消息,很多人认为这是滴滴为了上市而做出的调整。但不可否

滴滴宣布将旗下的自动驾驶部门升级为独立公司。针对这一消息,很多人认为这是滴滴为了上市而做出的调整。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过去三年内,滴滴在自动驾驶领域多有布局,不仅在全球范围内成立实验室,还在今年新成立了自动驾驶子公司——滴滴沃芽。此次调整会对滴滴的上市之路产生怎样的影响?传统车企、互联网公司以及新造车企业,做自动驾驶的特点有何不同?

罗超:可以从两个角度看。一方面说明这个业务确实得到了更高程度重视。部门升级为独立公司,它有了更多的自主权限。另外一方面,滴滴觉得自动驾驶在短期内很难规模化商用,如果跟主体公司捆绑在一起会拖累主体公司的业绩。所以把自动驾驶部分拆分出来,可以让滴滴的主体公司财务报表看上去更好看一些。

罗超:剥离自动驾驶业务对滴滴上市没有太大推动作用,但这个行为能表明滴滴正在加速上市的步伐。滴滴上市的关键因素在于它对自身的期望。上市其实很容易,去年有很多并不是很好的公司都上市了。但到现在为止,有的公司市值连1亿美元都没有,上市以后的表现也非常差,所以重点在于滴滴上市的时候,它希望自己有一个什么样的估值和上市以后它的长期表现,这些才是滴滴真正关心的。

拆分自动驾驶业务对滴滴来说,一方面是现在的业绩会好看一些,另一方面,上市之前先不提这些无法商业化的远景。滴滴和Uber的终极目标都是要运营自己的自动驾驶车队,提供出行服务。在未来没有人买车,也没有司机和出租车,但要实现这些,还是很久以后的事情。滴滴在加速上市的步伐,需要讲今天的故事,而不是明天的故事。

36氪:在升级自动驾驶业务之外,滴滴对这一领域一直有所布局。2016年至今,滴滴在中国、美国、加拿大成立了研究院和实验室,获得了加州和北京两地的自动驾驶路试牌照,今年三月还新成立了自动驾驶子公司滴滴沃芽,可以说布局还是比较全面的。现在看来,滴滴在做自动驾驶方面有它自身的优势吗?

罗超:有一个优势就是应用场景。现在的无人车少有应用案例,更多停留在demo阶段。比如谷歌旗下的无人车,它跟美国网约车平台Lyft合作,推出无人车的网约车服务。谷歌为什么要跟Lyft合作,是因为Lyft有用户叫车消费的场景,滴滴也有这方面的优势。但是除了这个优势以外,滴滴没有其他优势。首先在技术上,滴滴距离谷歌、Uber、百度的距离还是很远的。因为无人车的技术需要大量资金、时间投入,但滴滴比较保守,尤其最近一年它把重心放在安全上,导致在无人车这种比较长远的业务上变得更加保守。第二个就是关于数据方面,虽然滴滴每天都有很多网约车的数据,但这些数据对无人车没有一点价值,无人车真正需要的数据是路测数据,以及高精地图这种能够作为基础设施的数据。

罗超:一定是的。因为互联网公司最擅长的就是软件,并不擅长硬件。做软件也分得很细,不同的软件有不同的做法,比如阿里在智能驾驶的布局是有一个操作系统叫阿里OS,它的前身是云OS,云OS之前是做手机的,现在的重点产品就是智能驾驶。智能驾驶跟自动驾驶不一样,智能驾驶不只是可以应用在无人车上,也可以用于普通车辆的智能驾驶。百度也做了一个平台叫Apollo,Apollo不是造无人车的,而类似自动驾驶届的安卓,他们希望让传统的汽车厂商以及造车新势力能用这个平台打造自己的无人车。所以百度提供技术服务,不仅仅只提供一个软件,它提供很多软件方案。滴滴打算做什么软件我目前不是很清楚。

罗超:传统车企最擅长的就是造车,他们能够提供质量好的汽车,但是自动驾驶基本上是靠第三方,虽然它们有一些自己的探索,但是在软件层面不具备优势。互联网公司,尤其是互联网巨头,它们最擅长的就是算法,尤其是与AI相关的算法,比如机器视觉这种智能规划和决策,这些都是它们擅长的。无人车还需要高精地图,百度有百度地图,阿里有高德地图,这些都是它们的优势。新造车企业像特斯拉、蔚来,它们看上去又会造车又懂互联网,但实际上AI技术上是非常薄弱的,我认为它们没有任何优势。

罗超:这三个角色不是横向对比关系,更多的是协作关系。比如阿里跟上汽的合作,百度的Apollo也有大量的传统车企,它们之间没有很强的竞争关系。核心原因还是因为无人车还像阿波罗登月计划一样,真的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现在连市场都还没真正形成,它既不是蓝海更不是红海,大家都还在岸边,所以不存什么竞争关系,大家都还在摸索。 当然在一些具体的细节上,比如对自动驾驶人才的争夺,对做传感器优秀公司的争夺还是会有的,但从整体来看竞争还不算特别激烈。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