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知识 >

结论与展望怎么写(结论与展望)

2022-12-28 09:20:07 来源: 用户: 

大家好,小牌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结论与展望怎么写,结论与展望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本书主要得到了以下几点结论:(1)在总结现有区域危险性评价方法基础上,首次提出基于GIS与BN耦合技术进行煤层顶板突水区域危险性评价的思路。

2、BN是贝叶斯概率方法和有向无环图的网络拓扑结构有机结合的图形模型,其固有的特点能弥补现有评价方法的诸多缺点。

3、(2)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煤层顶板突水区域危险性评价理论体系,完善了区域危险性评价的基本原则,归纳了顶板突水区域危险性评价的基本流程。

4、(3)在对GIS和BN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提出GIS与BN耦合技术,并论证了此技术运用到煤层顶板突水区域危险性评价上的可行性。

5、(4)从分析顶板突水形成的机理与条件入手,确定了4类共13种因素是影响煤层顶板突水的主要因素,并建立了顶板突水评价指标体系。

6、(5)以荆各庄矿区为例,运用GIS的数字化功能、数据管理功能、空间分析功能等建立了荆各庄矿区9煤层各突水因子和突水信息整合的空间数据库与属性数据库,同时确定了研究区单一条件矢量评价单元,为基于BN区域危险性评价的BN建模及分析推理提供数据支持。

7、(6)通过专家知识建立BN的拓扑结构,通过参数学习确定BN的参数分布,建立煤层顶板突水区域危险性评价的BN模型;通过诊断推理进行模型分析,确定突水发生时各评价指标的最大相关属性及其对应的条件概率;通过因果推理得出该矿区各个评价单元的突水概率,并以此为依据得到9煤层顶板突水危险性区划图。

8、(7)采用模型自身验证方式对BN模型进行验证,验证结果显示将BN引入煤层顶板突水区域危险性评价领域是完全可行的,并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9、本书对GIS与BN耦合技术在煤层顶板突水区域危险性评价的初次应用,得到了较好的效果和较高的准确性。

10、但是随着9煤层的继续开采、矿区资料的不断完善,可对评价模型及评价结果进一步进行优化验证。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