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百科 >

求苏轼湖州谢尚标翻译

2022-11-25 04:30:02 来源: 用户: 

大家好,小牌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求苏轼湖州谢尚标翻译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臣苏轼有话说,蒙皇上厚恩,将臣差往徐州,已于本月二十日到任。

2、湖州风俗富裕安定,在东南地区号称无事之州。

3、山清水秀,本是朝廷优待贤才的地方。

4、我算什么人?居然获得如此厚爱,臣苏轼先此致谢。

5、臣苏轼性情鄙陋,名声政绩都微不可言。

6、议论迂阔粗疏,学识浅陋。

7、每个人都有一技之长,而臣却无任何长处。

8、受先帝的误宠,提拔到三馆任职,蒙陛下的信任,交给两州去管理。

9、臣不是不想努力奋进,报答君恩,只是才力有限,有过无功;法令俱在,臣即使再勤劳也是于事无补。

10、臣的罪过多得很,自己也很清楚。

11、臣凭什么能越次担任名邦之职呢?全都是因为遇到了陛下,用人不求其才能具备,表扬好的也能包容不好的。

12、臣知道自己迂腐不识时务,难以与新进之人共同进步。

13、皇上知道臣年老不会多生事端,或许能保全一方百姓,所以让臣到湖州任职。

14、臣之前在杭州时,就喜欢江南的风土之美,在江湖中像鱼鸟一样悠然自得,当地百姓也很听从臣的教导。

15、既然到了此地,臣怎敢不恪尽职守,奉公守法,上以推广朝廷的仁义,下以满足父老百姓的愿望。

16、臣无能。

17、原文:“臣轼言。

18、蒙恩就移前件差遣,已于今月二十日到任上讫者。

19、风俗阜安,在东南号为无事;山水清远,本朝廷所以优贤。

20、顾惟何人,亦与兹选。

21、臣轼中谢。

22、伏念臣性资顽鄙,名迹堙微。

23、议论阔疏,文学浅陋。

24、凡人必有一得,而臣独无寸长。

25、荷先帝之误恩,擢置三馆;蒙陛下之过听,付以两州。

26、非不欲痛自激昂,少酬恩造。

27、而才分所局,有过无功;法令具存,虽勤何补。

28、罪固多矣,臣犹知之。

29、夫何越次之名邦,更许借资而显受。

30、顾惟无状,岂不知恩。

31、此盖伏遇皇帝陛下,天覆群生,海涵万族。

32、用人不求其备,嘉善而矜不能。

33、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收养小民。

34、而臣顷在钱塘,乐其风土。

35、鱼鸟之性,既能自得于江湖;吴越之人,亦安臣之教令。

36、敢不奉法勤职,息讼平刑。

37、上以广朝廷之仁,下以慰父老之望。

38、臣无任。

39、”此文出自宋代苏轼所著的《东坡全集》扩展资料写作背景:公元1036年12月19日,苏轼生于眉州眉山。

40、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

41、苏洵发奋虽晚,但用功甚勤。

42、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

43、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成就。

44、  1056年(嘉祐元年),虚岁二十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45、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46、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山东诸城)、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县令。

47、政绩显赫,深得民心。

48、这样持续了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

49、当时有人(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以讽刺新法为名大做文章。

50、1079年(元丰二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入狱,史称“乌台诗案”。

51、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

52、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53、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

54、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冷,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东坡全集》。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