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解决土地供应不足提出方案 填海1700公顷

国内2020-02-06 15:57:17
导读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最近公布了明日大屿愿景计划——为解决香港住房紧缺的问题,将在大屿山东边一代水域及屯门龙鼓滩填海,建造人工岛屿,

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最近公布了“明日大屿愿景”计划——为解决香港住房紧缺的问题,将在大屿山东边一代水域及屯门龙鼓滩填海,建造人工岛屿,获得新土地面积约 1700 公顷以建筑 26-40 万住宅单位,可容纳 70-110 万人口居住。

林郑月娥称,将于近期开始研究、做设计方案,明年向立法会申请经费,计划在 2025 年开始执行填海、建岛约 1000 公顷,2032 年完成首批住宅建筑且可入住。12 日,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局长黄伟纶在记者会上称,第二阶段的 700 公顷则有待进一步讨论,他同时谈到该计划的成本如果以 6000 亿港元计算,按 15-20 年的规划每年支出仅为 300-400 亿港元,并认为现在每年在工务工程支出 1000 亿港元的香港政府有能力负担。这也是针对林郑月娥公布“明日大屿愿景”计划后、民众对该计划的执行和所耗成本质疑的回应。

土地供应不足被认为是香港房价持续高涨、住房紧缺的根本原因。在瑞银的地产评估中,香港由于房屋购买负担越来越重,被评为全球房地产泡沫风险系数最高的城市。美国城市规划咨询机构 Demographia 数据显示,香港 2017 年前三季度为房价收入比为 19.4 倍,高于 2016 年的 18.1。房价收入比指的是住房平均价格与城市居民年收入之比,用来衡量消费者对于房产的实际购买能力。一般来说倍数在 3-6 为合理区间,倍数越大说消费者对住房支付能力越低。根据数据,香港房价收入比已连续八年全球最高,成为房价最难负担的城市。

香港前行政长官董建华于 2014 年成立的团结香港基金会援引一组数据显示,香港每平方公里住着 17000 人,密度比印度的孟买还要高。香港的人均居住面积仅为 170 平方尺(约为 15.8 平方米),比新加坡小 100 尺,比深圳小 130 尺。

香港为解决土地供应不足所提出的方案,包括填海造地、发展棕地(被弃置的工业或商业用地)/效野公园/私人土地、填平水塘、重置货柜码头等。林郑月娥在报告中也说,2011 年时任发展局局长之际,曾组织的“优化土地供应策略”活动,提出包括维多利亚港以外填海、发展岩洞和善用棕地和农地等六项措施。

填海造地是香港历来一种做法。港英时代,香港不少地方通过填海造地而成,香港新市镇、德辅道以北的中环、铜锣湾、尖沙咀东、机场等地皆建于此方式所获土地而建成。

最早提出在大屿山填海造地,是前行政长官梁振英于 2014 年提出。该项目计划研究开发大屿山东部对开水域及邻近地区,填海约 1400-2400 公顷建人工岛屿以容纳约 110 万人口,并将岛屿打造成东大屿都会,作为中区及九龙东以外、香港第三个核心商业区。2016 年香港政府发布的“香港跨越 2030 年的规划远景与策略”中,该计划被列为香港其中一个策略增长区。

但由于填海造岛的研究和勘探工程,包括其可行性、土地用途、交通连接、对环境与渔业所造成的影响,多项内容复杂难以评估,存在各种疑问,该提议始终没有取得社会共识。

反对填海的环保团体认为,通过回收高尔夫球场以及棕地发展一样可获得土地,并拿新加坡为例。多年来新加坡通过填海造地获得土地同时,也没有忽视回收高尔夫球场的价值。在反对填海造岛的群体来看,回收占地 170 多公顷的香港粉岭高尔夫球是一个更合适的解决方案。

反对的声音还认为,香港统计处数据显示,居港人民到 2043 年中达 822 万,比今年年中的 745 万多约 77 万。香港立法会议员郭家麒质疑称,包括东涌新市镇、新界东北等地可容纳 30 万人,这意味着未来只增加了 37 万人口。而林郑月娥和梁振英的填海计划都谈到可容纳 70 万、110 万人远远高于 37 万。

今年 8 月,董建华成立的团结香港基金会也提出了东大屿山填海方案,即建岛提供 2200 公顷为 110 万人提供房屋住宅。在今年 8 月的“强化东大屿都会”高峰会上,董建华称,土地是基金会最重要的工作,也是花时间最多的项目。而且,与梁振英的东大屿都会不同,这份方案明确提出了兴建的房屋至少有七成为公屋(公营房屋)。林郑月娥的规划也表明,将有七成住宅为公屋。

公屋是由香港政府、公营机构等非商业机构为低收入居民建立的公营房屋,最初于 1950 年代政府安置深水埗受火灾影响约 5.8 万名无家可归的居民而建立,后成为政府为低收入居民提供的居住主要房屋类别,分为出租永久房屋、资助出售房屋、出租临时房屋等。香港房委会显示,为香港约三成人口提供公屋居住。

公屋也被认为是政府干预市场,调控房价的一种工具。尤其是 1997 年香港回归前夕,香港房价疯狂上涨,回归后时任行政长官的董建华兴建公屋,提出每年兴建不少于 8.5 万个公屋(“八万五”计划)。但随着亚洲金融风暴影响,香港楼市崩盘,市民对居屋的需求大幅减少,与此同时,开发商和民众纷纷抗议公屋计划。为稳定楼市,1988 年香港政府不得不撤销“八万五”计划。

林郑月娥在10 日发布的《施政报告》中提到,目前香港超过 15 万家庭和单身长者正在排队申请公屋,排队平均时间达 5.3 年。填海获得土地兴建的七成公屋则可以解决该问题。但反对团体认为问题不在于此,而是政府此前推出的土地大辩论未有最终报告,就以长官意志跳过应有程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