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如何加大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资金供给?

股票2020-02-06 16:14:45
导读关于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肖远企介绍称,银保监会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充分研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通过盘活存量、用好增量、短期

关于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肖远企介绍称,银保监会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充分研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通过盘活存量、用好增量、短期窗口指导和中长期机制建设结合,取得了一些效果。

第一是盘活存量。从盘活存量上入手,盘活存量体现在“挤”“腾”“挖”这三个字:

“挤”就是挤出信贷资源,把它用于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具体怎么挤:一是从过度授信的大企业中挤,对大型企业存在多头授信,过度授信,占用过多的信贷资源,把从大企业过多的信贷资源挤出一部分用于小微和民营企业。二是从“僵尸企业”中挤。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坚决退出“僵尸企业”,不再给僵尸企业提供信贷资金。三是从通道占用的资金中挤。去年以来我们规范市场秩序的一个重点就是减少通道,把通道占用的脱实向虚的资金挤压出来,再把这些资金用于支持实体经济。

“腾”,就是腾出更多的信贷资源用于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具体是:一是加大银行机构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通过现金清收,核销、批量转让等方式把不良资产清理出去,可以腾出更多的新的信贷空间,再把这些空间投放到小微和民营企业,以及制造业、高新战略性产业里面去。如,1-8月份银行业金融机构已经处置了8000多亿元不良资产,腾出了很多信贷空间。二是通过债转股的形式腾。将对企业的信贷资金通过债转股,转为债转股实施公司对企业的持股,银行由此腾出相应的信贷空间。截至目前,债转股签约金额已经有1.7万亿元。

“挖”,就是挖银行保险机构的潜力。通过向管理要效益,通过银行保险自身管理水平的提升来挖掘内部的潜力,盘活存量资金。以上是盘活存量方面。

第二是用好增量。在用好增量方面银保监会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具体是:一是要疏通货币信贷传导机制,把淤积在金融体系内部的资金以最快的速度,合理的成本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二是要整合内部资源,特别是资金资源,银行保险资金尽量向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倾斜。在量上倾斜就是增加占比。在成本上倾斜,就是银行内部转移定价(FTP),要给予优惠,压低成本,特别是压低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成本。三是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把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用在实体经济真正需要的地方。特别是对那些暂时遇到困难,但又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还有目前受到贸易摩擦影响的这些企业,向这些倾斜,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这是从用好增量这个角度。

第三是短期窗口指导和中长期机制建设结合。一方面,对小微企业,银保监会提出“两增两控”这样一个目标。所谓“两增”就是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今年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贷款平均增速0.3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的户数不能低于同期的户数,两增的目标都实现了。“两控”,第一个控是合理控制成本,我们要求大中型银行带头发挥“头雁效应”,制定自身对小微企业利率目标,压降成本。另外一个“控”就是要控制风险,控制贷款质量水平。对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要求银行机构不要盲目地抽贷、压贷和断贷,要帮助他们,形成“银企命运共同体”,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这是通过监管的窗口指导。

除此以外,银保监会很注重让银行建立“敢贷、能贷和愿贷”的长效机制。

所谓“敢贷”,是要求银行建立尽职免责和纠错容错机制。一些小微企业缺乏担保,现金流不够稳定,再加上抵御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很多银行员工,特别是信贷员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同时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比较高,一般来说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比平均不良率高出几个百分点,一些银行员工怕问责,存在不敢贷的心理。所以,为打消他们这些顾虑,我们要求银行要加大尽职免责、纠错容错制度建设,制度要清楚,要讲的非常明白,不合理条款要修订,没有制定的要加快制定。

所谓“能贷”,就是要有足够资源,包括信贷和资金等,向小微和民营企业倾斜,使银行能够贷。同时,也要让银行内部员工有足够的能力来发现新的增长点,发现这些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为这些企业服务。

所谓的“愿贷”,主要是从激励机制上入手。激励机制包括对考核体系的重新审视、梳理和修订,要让做小微和民营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以及其他方面的员工能够跟从事其他金融业务的员工一视同仁,享受与他们所付出的精力,所承担的责任相匹配的激励措施。因为做小微企业贷款相对来说更加辛苦,小微单笔金额都比较小,不像做大企业,单笔金额比较大。而且小微企业大多分散在街头巷尾,分布在田间地头,需要信贷员去实地看,去实地跑,他们花费的时间、精力、付出的成本都比较高,所以要让他们有这个积极性、能动性,考核“指挥棒”办法要确保这一点。

银行信贷资源配置更利于服务实体经济

保险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肖远企介绍称,8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255.5万亿元,环比增加1.2万亿元,同比增长6.9%。同比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4个百分点。整体呈现一下几个特点:

第一,银行信贷平稳增长,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断提高。

8月末,各项贷款余额136.5万亿元,当月新增1.3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3037亿元。1-8月份,累计新增贷款11.6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1.3万亿元,同比增长12.3%。信贷平稳增长,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提高。

从结构上来看,信贷资源配置更加有利于服务实体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新兴产业等得到了比较好的支持。

第二,银行表外业务结构优化,融资压力逐步缓释。

2017年以来,银保监会治乱象的专项整治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表外业务进行重点规范,表外业务过去那种过快、过高的增速得到合理控制,对表外业务、对影子银行的治理采取有保有压的策略,注重结构优化,重点整治通道业务。

第三,保险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今年1-8月份,保险业累计为全社会提供风险保障5263万亿元,累计赔款和给付支出7965亿元,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和缓释风险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特别是最近广州遇到“山竹”台风,遭受的损失比较大,银保监会要求保险机构在第一时间开辟绿色通道,快速地处理、快速地赔付,受到损失的企业和个人及时得到保险赔付资金,用于灾后重建和恢复。

第四,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进一步完善,取得成效。

今年年初,银保监会制定了相应的补短板项目,力求在制度建设方面,使银行保险机构特别是中小银行保险机构的公司治理能够上一个新台阶。一些办法、制度已经发布,比如《保险机构独立董事管理办法》。另外,针对商业银行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进行了多轮培训,他们的董事、股东、高管都接受了培训。

第五,银行保险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稳中有升,特别是大型银行资本充足率保持在较高水平,风险抵御能力进一步提高,拨备覆盖率达到176%。保险机构的偿付能力也保持在合理稳定的水平,170多家保险公司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46%,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235%,偿付能力充足率保持在合理区间较高位运行。可以说明保险业偿付能力比较充足、比较稳定。

银保监会将不断出台政策措施

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此外,肖远企还指出,银行业与保险业还存在一些问题。银保监会将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原则,不断出台政策措施,疏通货币信贷传导机制,督促银行保险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以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第一,资金传导到实体经济的渠道不够畅通,货币信贷传导机制不够畅通。

第二,金融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过去金融供给和金融需求的矛盾主要是供给不足而需求不断增长。但是现在矛盾已经转化,过去量的矛盾转化为结构性矛盾,金融供给和金融需求的多层次、多样化矛盾比较突出。比如,很多金融消费者有很多新的金融需求,对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都有新的需求,但是我们的金融机构不能够完全满足这种需求。

第三,部分银行机构不良资产分类不够准确,个别机构存在隐匿、转移不良贷款行为。银保监会也加强了这方面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隐匿、违规转移不良贷款以及虚假出表的行为,这也是今年治乱象的重点。同时,银保监会鼓励银行加大不良贷款核销力度。

第四,银行考核机制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内部考核激励体系都是在过去几十年资产、利润高速增长时期形成建立的。现在转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以后,银行保险机构没有对考核激励体系、考核指标进行及时修订,还不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