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的赏析】《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写于他晚年漂泊西南时期。全诗通过登高所见之景,抒发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这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杜甫“沉郁顿挫”风格的典型体现。
一、
《登高》以秋日登高为背景,描绘了江边的壮阔景象,同时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忧思。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叹,更有对国家动荡的担忧。整首诗情感深沉,结构严谨,是杜甫诗歌艺术的高峰之作。
二、赏析要点总结表
项目 | 内容 |
作者 | 杜甫(唐代) |
体裁 | 七言律诗 |
创作背景 | 晚年漂泊西南,生活困顿,感时伤怀 |
主题思想 | 抒发个人身世之悲,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
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对仗工整,情感深沉,语言凝练 |
名句举例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情感基调 | 悲凉、沉郁、苍凉、孤独 |
结构特点 | 首联点题,颔联颈联对仗,尾联收束情感 |
历史评价 | 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展现杜甫晚年诗风的成熟 |
三、结语
《登高》不仅是一首描写秋景的诗,更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篇。它反映了杜甫在人生低谷中的思考与坚持,也体现了他对家国情怀的深切关注。这首诗至今仍被广泛传诵,成为中华文化中的经典之作。